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惊弓之鸟-集合52句

59

惊弓之鸟

1、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2、这个四字词语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一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记载的典故之一。该典故说的是苏秦游说六国约众联横抵抗秦国期间,魏国内有人讥笑赵使魏加,魏加便讲了更赢与魏王一起射鸟的故事。

3、下之:使鸟落下。

4、〈近义〉心有余悸。

5、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

6、译文: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惊叹道:“射箭的技术可以这么厉害吗?”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问:“先生怎么知道它有隐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由于急拍双翅,用力过猛,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7、更羸与魏王处高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之下。更羸谓王曰:“其飞徐鸣悲。飞徐者帮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来,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8、〈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贬义。

9、[jīnggōngzhīniǎo]

10、(4)那些被打败的侵略者,有如惊弓之鸟,听见鞭炮声也慌忙逃窜。

11、“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译文:穷兵黩武的民众容易骚动,被弓箭吓怕了的鸟难以安定。“惊弓之鸟”讲述是更羸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的故事。

12、更羸说:“大王,我不用箭就能射下这只大雁。”魏王不信。更羸微微一笑,等大雁飞到高台上方时,他拉了一下弓弦,大雁竟然应声落了下来。

13、【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注音】jīnggōngzhīniǎo

14、惊弓之鸟,释义:被弓箭吓怕的了鸟,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害怕。故事是这样的:

15、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如下:

16、魏王非常惊奇:“爱卿的箭法真是高超啊!”更羸解释说:“大王,不是我的箭法高超,而是我认出来这只大雁是一只受伤离群的大雁,它伤势未愈,听到弓弦声就急忙高飞,结果伤口崩裂,掉到了地上。”

17、刻舟求剑,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近义词:一成不变。反义词:见机行事。

18、更赢是魏国大臣,善射,见一飞雁,便张弓,尚未搭箭,鸟便坠地。

19、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0、(选自《战国策》)

21、【出处】《战国策·楚策四》;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晋书·王鉴传》

22、【成语故事】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23、魏王很奇怪,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雁,它听到弓弦声就想往高处飞,结果旧伤发作,所以就掉下来了。

24、其中包括:伤弓之鸟、漏网之鱼、草木惊心、心有余悸、杯弓蛇影等1。这些成语都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5、都来自寓言故事。

26、《惊弓之鸟》

27、惊弓之鸟

28、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射起箭来。一天,更羸陪魏王外出游猎,经过一座高台时,正好远方飞来一只大雁。

29、魏王惊讶,问其故,更赢释道:我猜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看到弓就吓得忘了扇动翅膀,这才掉下来。这就是惊弓之鸟成语的来源,多用来形容受惊之后手足无措。

30、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延伸造句:(3)敌人已成惊弓之鸟,不堪一击。

惊弓之鸟

31、《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32、陨:从高处掉下来。

33、〈反义〉无所畏惧。

34、向来态度挑衅的报业已经成为~。

35、代指那些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

36、“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

37、“惊弓之鸟”的含义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38、刘向〔两汉〕

39、〈出处〉《晋书•王鉴传》。

40、孽:通“蘖”,本指草本植物从根部生出的嫩芽,此处指未复原的创伤。

41、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定语,多含贬义。也作“守株伺兔”。

42、〈例句〉山上的土匪早已是惊弓之鸟了。

43、更羸:战国时期著名射手。

44、〈意思〉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的人。

45、出处:《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46、故疮:旧伤。

47、更羸(人名,羸音léi)与魏王处京台(人工筑起的高台)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受伤的鸟)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六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48、“惊弓之鸟”典出《战国策·楚策四》:相传古时,更羸善射。一次同魏王外出游玩,看到一只飞雁,更羸说:我不用箭就能把它打下来。说着即引弓虚发,那雁就落下来了。

49、惊弓之鸟的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50、“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人受到惊吓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害怕惊慌。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对待一件自己能确定的事情时,哪怕是遇上困难、吃过苦头,也要敢于大胆地再一次去尝试,绝不能因慌乱而怯懦,一定要争取成功。

51、惊弓之鸟》

52、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惊弓之鸟,成语,拼音jīnggōngzhīniǎo。“惊弓之鸟”出自于《战国策·楚策四》。启示了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心有余悸、惊弦之鸟、伤弓之鸟、谈虎色变1、心有余悸[xīnyǒuyújì]2、惊弦之鸟[jīngxiánzhīniǎo]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3、伤弓之鸟[shānggōngzhīniǎo]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4、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扩展资料:惊弓之鸟原文: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7)。”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翻译: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不射中鸟就能使鸟掉下来。”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随便射了一箭,(箭没有射中大雁,)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