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几年级诗精选69句

59

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几年级诗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将青翠的洞庭湖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以及“潭面无风镜未磨”,将静止的水潭表面比作镜子。

5、九曲黄河万里沙,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8、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9、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0、《望洞庭》

11、此句以“镜”喻“湖”,描述了秋夜月明时,洞庭湖风平水静的幽静之景。

12、: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代〕

13、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14、浪淘风簸自天涯。

15、《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8、望洞庭写的是洞庭湖日暮时分的景色

19、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0、古诗《望洞庭》中将洞庭湖中的山比喻作:青螺;把水比喻作:洁白银盘。

21、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22、[赏析]

23、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诗意:

2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5、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2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7、: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28、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日暮时分,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明镜般平静的湖面开阔廖远。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诗人又将视线移向远方:洞庭湖心,青山一点,那就是自古闻名的君山了。湖中翠绿的君山好比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月光和水色相互交融,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镜子,光滑明亮。

30、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是当时作者遥望洞庭湖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风景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几年级诗

31、写的是夜晚。

3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3、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3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35、: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代〕

3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7、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38、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39、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40、《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41、出自刘禹锡《望洞庭》

4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3、译文及注释

4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4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6、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4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9、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50、刘禹锡的诗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51、《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52、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53、刘禹锡的诗

54、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55、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56、如今直上银河去,

57、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5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

59、诗句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望洞庭》,原文如下:

60、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几年级诗

6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秋夜月明,遥望洞庭,青翠的洞庭山耸立在泛光的洞庭湖中,就像白银盘里盛着一只青螺。

62、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63、唐代·刘禹锡

6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65、刘禹锡〔唐代〕

6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6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8、望洞庭是公元824年秋的时候写的

69、此句以“白银盘”喻“洞庭湖”,以示月下湖光白;以“小青螺”喻“洞庭山”,以湖之广显山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