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学相长吗55句

59

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

2、就是什么事都由着自己,自己来决定事情的处理方式。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就是自由的前提,而“不逾矩”则顺应了社会的大规律。

3、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

4、“学以致用”(学是手段,行是目的)

5、《论语》这部作品,就是孔夫子的教学总结。在这本教学总结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为人师表的先生,而不单单是后人敬仰的圣贤。因此,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孔子的教育思想。

6、作为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让后人受益无穷。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管是对为人师者来说,还是对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来说,都是值得去学习的一种态度。孔子认为,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待教育和学习都应该有严谨的态度,不能够松懈。

7、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8、首先,是自由的讲学地点。

9、行,内涵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事。可见“行”做为“学”与“思”中介。在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可以说。“学”是为了入书。而“行”则是为了出书。说到底,还是要求实务本,学以致用。

10、那么,孔子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11、而且孔子本身在教育他的弟子的时候,也会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身体力行在实践之中。毕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跟进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孔子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教授给他们知识。

12、其四,重视思想品德。他教育学生要勤奋,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少说多做,勤俭爱民,廉洁公道,正值无私,诚实守信,深谋远虑,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这些内容在《论语》中随处可见,对当今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教育学生做官要正品行。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3、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4、同时,孔子还提倡,不管一个人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不管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可以跟大家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这就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15、根据《论语》,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16、总之,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养等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从教育内容的结构,以及社会的需要和个人人格形成看,应该说是初步完整化了。这是孔子在教学内容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孔子对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等量齐观的,他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道德和道德教育为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首先让学生认真思考,无结果再去启发他。

18、为政以德.建造大同社会,小康社会。

19、我们且来看一些实例。

20、其一,偏重社会人事。他的教材都属于社会历史、政治伦理方面的文化知识,注重的是现实的人事,而不是崇拜神灵。他虽不是无神论者,但对鬼神持存疑态度。他不谈“怪、力、乱、神”,不宣传宗教迷信思想,不把宗教内容列为教学科目。这种明智的态度成为中国古代非宗教性教育传统的开端。

21、那么,孔子的课

22、孔子改编的“六书”是中国第一套较完整的教科书,从荀子的《劝学》篇开始尊为“经”,故后世称为“六经”,除《乐经》已亡佚,其他“五经”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教材。“六艺”与“六经”的不同在于:“六经”偏重于文化知识,属于文的范围;“六艺”则偏重于才能和技术的训练。因为“礼、乐”也具有这方面的性质,所以也列在“六艺”中,“射”是射箭,“御”是驾车,都属军事课程。孔子的教学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23、《侍坐》一章里提到,曾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四人坐在老师的身边,与老师谈论自己的人生目标。子路对治军感兴趣,冉有则志在治国,公西华想要成为祭祀方面的人才,而曾子却始终在弹琴。孔子点名让曾子说出自己的理想时,曾子说自己最喜欢与朋友们外出郊游。在学生们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后,孔子给予逐一点评,随后赞扬了曾子的观点。

24、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

25、其二,偏重文事。他虽要求从政人才文武兼备,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仍是偏重文事,有关军事知识技能的教学居于次要地位。孔子偏重文事源于他的教学目的,即培养政治管理人才,也源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再说,孔子毕竟不是无所不知的全才、天才。所以,我们要求孔子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不免有些苛刻。

26、(一)学、思、行结合

27、“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原理、原则于观点。

28、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30、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要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说到这,可能许多朋友会觉得笔者在胡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怎么会出现在奴隶社会末期的孔夫子身上呢?

32、第三,孔子还擅长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

33、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自由,主要呈现在以下几点:

34、仁说与礼说。即现代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主题,对任何社会、时代和政府都适用。秩序与制度社会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35、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在孔子被冠以诸多“家”的称号中,笔者最先认同的是孔夫子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自此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36、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上,孔子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倡导根据每个人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也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

37、因为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教学相长”应该是指教师本身既要教,也要学,它们相互推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从而使教师不断进步。但是它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这也就是现在一般理解的“教学相长”的意思。

38、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他本人也是一个教育理念的践行者,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的教育观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极富科学性与辩证性,历时千年而不移,并且很多观点至今仍为我们所用。孔子的教育理念句句经典,且浅显易懂。他首创私学,倡导“有教无类”使教育从贵族垄断走向平民化,为中国教育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灵活多变的差异性教学方法除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孔子还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9、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

40、思,孔子认为君子宜有“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恩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1、孔子上课时,绝不像现在的老师上课一样,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一群学生在下面听。孔子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靠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在很多时候,孔子的学生讲得比老师都多。大家凑在一块,其乐融融,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孔子则对弟子的认知提出指正和引导。

42、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43、现代社会想要求学,不论是公办大中小学,还是各式各样的技能培训机构,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里、实验室里。孔子上课,完全不讲究这些。除了孔子办学时的杏坛之外,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够成为他授课的课堂。

44、学”、“思”、“习”、“行”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来的读书的四个方面,也就是孔子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的四个环节。他的后世门人把他的论述整理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步骤。“博学”和“审问”为“学”;“慎思”、“明辨”为“思”;“笃行”为“习”和“行”。

45、“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

46、其三,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他所要培养的是从政人才,不是从事农工的劳动者,他不强调掌握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他既没有手工业技术可传授,也没有农业技术可传授。他认为,社会分工有君子之事,有小人之事,“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与小人职责不同,君子不必参与小人的物质生产劳动,所以他从根本上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樊迟要学种田、种菜,他当面拒绝。

47、第四,在培养目标上,孔子倡导学而优则仕,这就打破了商周以来选才能关上的贵族姓宗法性,为广大学有专长的下层人士参与国家管理,开辟了道路。

48、(二)启发诱导:

49、其次,是自由的教学氛围。

50、这样的课堂气氛,岂不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国外课堂氛围”?

51、何为“自由”?

52、第一,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的弟子们来自不同的阶级,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

53、孔子的弟子跟着老师周游列国,所以前往列国的路便成了教学的课堂。即便孔子与弟子被困在陈国、蔡国的交界处,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随时都有可能饿死时,孔子仍不忘给学生们讲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样的讲课方式,放到现在来看就是“生活就是教育”,足足领先外国二十个世纪。

54、学思习行是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学启示。学就是要首先要好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其次还要乐学。要有“好学”精神、还应有“乐学”态度。

55、这是孔子的读书法和学习法,即勤学好问,学思结合,经常复习,学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