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二年级-推荐79句

59

1、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2、《五月五日》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4、意思是: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6、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7、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0、(2)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11、艾在端午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1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3、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4、《浣溪沙》

15、五月初五,端午佳节,家家“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备了酒席,宴请姐妹薛姨妈、外甥女薛宝钗,以及贾府的一众女眷,名曰“赏午”。

16、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18、同到牵牛织女家。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9、【唐】李隆基

20、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21、(汉)佚名

2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2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4、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25、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26、唐代·文秀

27、《竞渡诗》

28、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29、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31、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32、(唐)权德舆

33、(宋)秦观

34、(唐)徐凝

35、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36、【唐】卢肇

37、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3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39、(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40、《端午》

41、【宋】陆游

42、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43、诗经中没有关于端午节的句子。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是在战国时期。而诗经是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产生的诗歌总集。所以时间出现的时间要比端午节出现的时间更早,因此诗经中没有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44、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4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6、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47、出自唐代李隆基的《端午》

4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4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5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51、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52、古诗十九首之一

53、出自唐代文秀的《端午》

5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55、【宋】苏轼

56、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57、一年级下册端午节诗句古诗

58、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6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6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63、《和端午》

64、一年级端午古诗,例如:

65、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6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67、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6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69、(3)第④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任选这两种说明方法中的一种,说说有什么作用?

70、【唐】文秀

7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72、【宋】张耒

7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74、【宋】梅尧臣

75、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6、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

77、《乙卯重五诗》

7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79、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