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清明节的诗句和由来【精选71句】

59

1、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时节雨声哗。——出自于: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一直延续至今。

4、“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5、《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6、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时代,晋国宫廷发生内乱。晋国太子重耳的同父异母兄弟和后母骊姬想除掉他夺其王位,为了逃避他们的迫害,晋国太子重耳与忠臣介子推等人流亡在外,有一日,他们在山中迷路,粮断援绝。于是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汤解重耳之饥,重耳十分感动。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晋国,成为一国之君,史称晋文公。当时,他为褒扬群臣辅佐之功,对他们论功行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可当他亲自去请时,介子推已经带着母亲,隐居绵山了。后来,晋文公欲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受赏,结果却意外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晋文公十分悲痛,为表悼念之情,下令将二人埋在大柳树下,并把绵山改称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7、(1)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8、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掐了一些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9、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10、路上行人欲断魂。

1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熟悉的插柳折柳、吃青团等一系列习俗,跟它还没多大关系。直到唐朝,随着清明影响增大,吸收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趋向融合,逐渐形成如今的清明节,寒食节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12、(3)清明暖,寒露寒(湘)

13、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比如唐玄宗就非常喜爱斗鸡。

14、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出自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5、当此时节,杨柳青青,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2℃以上雨量渐增。蒙蒙细雨中,但见景色清秀,鲜花娇艳,令人心旷神怡。

16、上巳节则是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是一个相当盛大的节日。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诗》中还记载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时相爱的故事。此后,上巳节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与朋友们的“兰亭之会”就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曲水流觞”活动。

17、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18、(6)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19、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5日。

20、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21、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22、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23、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24、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25、特别说明一下,在古代,与清明日期相近有两个重要节日,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节日和清明节气基本互不干扰,只是偶尔有一些习俗相似。

26、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首先是要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地得到山川的灵气。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27、踏青也叫踏春、探春、寻春、春游。清明前后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临风”的季节,春风和煦,风光满眼。人们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放松身心。

28、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好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岁时百问》中也写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29、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代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30、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3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与之交。清明节源自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与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2、但也有学者考证,寒食节其实源于周代禁火制。古时候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会保存火种。初春天气干燥,一个不小心,存留的火种很容易引发火灾。此时,古人会举行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火,叫做“改火”。

33、“清明时节雨纷纷,

3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要提起清明节,相信很多人都会随口咏出唐朝杜牧这首诗,堪称代表之作。清明扫墓祭祀祖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来历据说和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是追随者之一。有一天重等人被困在野外,又累又饿,四周荒无人烟。当众人手足无措之际,介子推悄悄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且炖了肉汤献上去。就这样,一碗肉汤救了晋国公子一命,得知真相后重耳异常感动。多年以后,重耳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后来晋文公请介子推出山入仕无果,后听从别人献计,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大火过后,只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尸骨,晋文公大哭!介子推死的这一天,被定为寒食节,举国上下禁火吃寒食。

35、扫墓祭祖

3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37、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经久传诵。

38、(2)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39、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40、(4)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41、清明节风俗有扫墓,还有因为寒食节要禁火寒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又会在这一天参加一些活动来保护身体。比如荡秋千,踢足球,踏青,插柳等等。

42、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43、(5)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44、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自于:温庭筠《清明日》

45、清明节(别称:踏青节,英文名:Tomb-SweepingDay)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4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7、《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48、牧童遥指杏花村。”

49、借问酒家何处有,

50、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出自于: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51、清明节的诗句:

52、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于:高翥《清明日对酒》

53、杜牧的这首《清明》,

54、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全回到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55、清明是农历三月之节,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4日一6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清明有天清地明之意。《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56、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57、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5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9、清明节的由来

60、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6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出自于: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62、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全回到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63、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64、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65、清明节谚语:

66、农谚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67、在禁火与改火之间的时期,人们只能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据说,这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68、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自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9、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我们不提倡哦。

70、“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也是十分热闹。

71、(7)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