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推荐98句

59

1、很多传统技艺、传统经典、传统流派都有这个特点,中医也好、曲艺也罢,都讲究因材施教,都讲究因人而异。

2、孔子构建了政治思想体系。他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3、在孔子之前,教育只存在于王室和贵族之间,教育的方式是师徒传授,言传身教,规模非常小,常常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孩子,甚至一个孩子。这严重制约了知识、文化的传播,使社会发展非常缓慢。

4、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此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提倡“知行统一”,孔子曾经说过“力行而近乎仁”,这其实也是德育的原则。

5、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6、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他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当时传统的古代文化,将诗、书、礼、乐等经典纳入他教材范畴,对我国文化教育影响很大,这些,都形成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7、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商周以来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开民间办学之风,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以教育为其终身事业的文化工作者。

8、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孔子之前只有贵族有机会受教育;孔子之后平民才有受教育的机会。此所以孔子被称为“先师”(文化史上第一位老师)。

9、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主要贡献分为3个方面

10、并且,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切实践行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点最为难能可贵,没有受到官场的诱惑,没有受到官员的怂恿,也没有为了仕途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11、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其教育思想举其大端如下:

12、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3、二、创设了学校教育这一教育形式

14、《乐》:“乐”是各种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内容广泛,与诗、歌、舞、曲密切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生活中,乐与礼经常配合发挥作用而为政治服务,所以礼乐常常并提。

15、四、创设了教师职业

16、孔子教育注重身心修养、品性修炼、行为操守,三者合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家教育。强身健体是孔子的主张,琴棋书画是孔子的主张,忠孝仁义是孔子的主张,知天知命是孔子的主张,修身修心修行是孔子的主张。

17、《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汉书.艺文志》记《易》之由来,"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在《易》之早期发展史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易传》幕咎氐闶牵瓶敷撸⒁桌怼!兑住吩遣敷咧椋诤艹ひ欢问奔淠诓⒚挥幸鹂鬃拥淖⒁狻!妒芳牵鬃邮兰摇芳?quot;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1972年出土的帛书《易传》亦"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晚年如此好《易》,弟子问:"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回答说:"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史巫好《易》,是信其筮占;孔子好《易》,是"观其德义"。孔子以其非凡的慧觉注意到《易》的"德义"层面,发现了蕴含于《易》之中的丰富哲理,于是作《易传》十篇(又称"十翼")予以系统的阐发。可以说,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从而引发了易学革命的第一人。《易传》中所运用和阐述的一些基本范畴、命题、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如?"天道","太极","阴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是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古时易老并称,《易传》与《老子》确实是中国哲学的"双璧",是两篇不朽的哲学文献。

18、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

19、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0、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优秀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教育对象

21、孔子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总结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人类社会甚至动物界共有的美德,但并不是说他不总结,人们就没有这些美德;更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思想提倡不孝缺德。

22、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三千余篇,孔子删除其重复的,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诗经》文本。孔子删定《诗经》,最初的本意只是为他的"言语"科和"文学"科教学提供一部教材.实际上却同时向中国文学史提供了第一部作品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新时代。孔子还对《诗经》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说。《论语》中就有很多记载,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等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更是最近发现的孔子诗论文献。孔子对《诗经》的解说,分编诗之义和说诗之义两大部分,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孔子整理的《诗经》和孔子的诗论,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论的"源头活水"。

23、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24、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及其他弟子的思想对我国教育界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论以及辩证思维的方法,给了后人很大的启发。所以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学校也加大了对孩子们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的确,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都会用到孔子的思想及其弟子的言论。真的很佩服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所做出的贡献。

25、孔子开办学堂,是民办学校、民办教育的开端,以后的私塾也逐渐形成。随着后来科举制度的设立,学习逐渐成为普通家庭可以企及的事情,通过读书登上仕途、改变命运也变成现实。而这一切的开端就要归功于孔子。所以,国学教育参拜的第一人就是孔子,国学文化的第一人也是孔子,教师的鼻祖也是孔子。

26、三,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不仅使他首开系统教育先河,而且成为千秋景仰的“万世师表”。

27、教育上: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⑷、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8、一、开创了平民受教育的先河

29、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30、五、确立了中国教育做人和成才并重的教育模式

31、民办学校

32、(2)重视教育,论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孔子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要“先富后教”。孔子主张道德教化,认为这能起到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天赋大体相等,环境习染造成了个体的差异。他还对学习能力进行了区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3、《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诗有风、雅、颂三种类型。

34、三、提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教育思想

35、主张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6、孔子在文化方面为我国教育贡献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两个词。但如果人们不把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叫伟大,因材施教就称不上伟大。因材施教不是孔子的创意。中国古代男耕女织本身就是因材施教,还没看到过哪个历史故事中的父母让男孩学针线,女孩学耕田。现在高中分科、分班,到大学分专业,个人报志愿就都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也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材。

37、孔子兴办私学,设教于杏林,弟子三千,创设了学校教育这一形式,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开启教育大众化的时代。

38、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39、教学方法

40、二,平民学校也是由他建立的。

41、四是桃李满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影响甚大,被尊万世师表。

42、常言道“每个猴有不同的拴法”,意思是不同的事物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待。老子在教育过程中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重点也有所不同。聪明的、迟缓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心灵脆弱的,家境好的、家境贫穷的,擅长天文的、上传学术的....每一种学生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才有后世熟知的72贤人,才有万人敬仰的儒家大圣们。

43、一是提倡有教无类,打破知识的垄断,推动教育向下层人民的普及。

44、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45、三是各地游学,推动传递知识的风气,百家争鸣,让各阶层人士对知识有了更深的尊敬。

46、大家都知道孔子不仅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政治家,也是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一个创始人。孔子的主张当中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并学习。

47、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48、《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49、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50、我们说了,孔子在其时代,不遗余力去宣扬其政治的,文化的,教育……的主张,其中最为成功者,当为办教育,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51、孔子提出了许多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等,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就是在今天,仍然对教育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52、孔子创设了学校,做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从此人类发展史上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也有了专门的受教者学生,因此,孔子被称为万世先师。

5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闻斯行诸”就是典型的例子。

54、以“六经”为教学内容

55、“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56、孔子在教育上最突出贡献:一是面向全社会,敞开办学,使教育走向全民……二是突破官家教育体系,这在封建体系下,提高整体中华文化素质功不可没……三是注重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四是突出人的特质,结合人的不同素养培养人才……总之,孔子教育思想、体系,在今天看来都是超前的……

57、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58、与此同时,师者父母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会不会教的老师。有教无类便是强调对所有学生负责,要有仁爱之心、慈爱之心。不能因为学生慧根不够、学生家境不好就不耐心教诲。老师就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都有权利获得最好的教育。

59、(1)教学三个过程:学—思—行

60、(2)启发诱导

61、四,教师职业化也是孔子的极为重要的影响。

62、一,他的“有教无类”的平民机会均等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6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64、身心行合一

65、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66、及到汉武大帝独尊儒术,孔子教育从此独占敖头至近代……

67、孔子的行动力很强,其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深入社会,与二千大几百年后毛主席的主张本质何其相似仍尔——那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主张不读死书,走向社会实践……设置的课程是“礼、乐、射、书、御……”因此,才有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68、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三大贡献:

69、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整理古代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广收门徒,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从我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看,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思想和言论,其源头大多可以直接追溯到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70、《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71、总之,孔子为我国教育界梳理楷模,孔子的思想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学习真正的孔子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意义重大。

72、前两天孩子刚开学,刚进入初一,所以在孩子开学以前就辅导孩子语文,以为从第1课开始,但是孩子开学以后说他们是从第11课开始的,11课刚好是论语。大家都知道论语这部著作融汇了孔子的很多的思想观点。这充分说明了孔子为我国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现在语文考试也做了一部分调整,就是论语的考点增加了很多,尤其是文言文。

73、在孔子兴办私学以前,受教育、掌握知识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奴隶和平民是没有这个权利的。孔子办学,开启了平民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先河,对启迪民智,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4、《易》又称《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

75、孔子与弟子们时常进行对话,以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知识。这对后世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76、孔子是我国第一部史书《春秋》的作者。《春秋》是鲁国编年史,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鲁国历史。孔子修《春秋》,是有感于"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出于拨乱反正的政治目的而作。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司马迁说:《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巳矣"(《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为《春秋》发凡起例,确立了许多书写历史的原则和凡例,其中最著名的是所?"春秋笔法",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复杂的微言大义,褒善眨恶,"一字之褒,如同华衮之荣;一字之贬,无异斧钺之诛"。《春秋》一书仅仅16000余字,却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可谓文约义丰。后世解释《春秋》的著作有数种,传世的有《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孔子以前,周王朝和各诸侯国都有史官的设置,负责记录国史,并且形成了秉笔直书、善恶必录的优良传统。孔子修《春秋》,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又进一步赋予了史学以资治的目的,通过把历史的原始记录改写成历史著作,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应该说,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才是中国史学之父。

77、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个性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对于后世教育工作启发甚大。

78、儒家经典并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并不是简单地纲常伦理。我们现在了解的儒家思想是被人为修改过的、刻意简化后的东西,是封建统治者摘取对他们通知有利的东西。真正意义上的儒家思想、孔子教育是非常全面、非常高尚、非常有实操性的。

79、(3)因材施教

80、孔子的贡献都是后世信徒靠“如果”、“没有”等猜测吹出来的,没有什么实际的行为和意义。

81、儒家的教育体制在民国之前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满清时期中国派出了第一批留洋学生,才有了真正能面对世界的一批精英,之后洋学堂遍布全国各地,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几乎同时在中国遍地开花,对儒家应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早有定论。

82、(1)首创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促进了文化学术下移。孔子面对春秋末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前提出发,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收授弟子3000人,贤者达72人。

83、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84、孔子传教,首重修德,后传知识,即今天的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这就是今天德育为首,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源头。

85、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影响,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无出其在者……

86、孔子是影响人类进程的100位人物中排列居于第四位的人物。孔子对中国的教育贡献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87、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可以入学。因此,有教无类体现了入学条件都是一样的。

88、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89、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90、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91、《书》又称《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编撰而成。

92、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3、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9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95、二是提出学习的方法,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96、以往的学校都是官办学校,教育仅仅是贵族人独享的权利,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出生不行、没有背景、没有钱财,想上学几乎是不可能,文化教育集中在贵族人手中,普通百姓很难有获得基本教育的机会。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普及率非常低,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文盲率都可以看出来。

97、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鼻祖,因此,他被后世尊称为“圣人"、“万世之师”。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圣人”和“万世之师”,当今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98、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尽管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显出它的某些不合时宜,但其中的基本原则永远不会过时。溯源数典,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座丰富的宝库,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现在的中国教育完全是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和特色。所以,必须根据各人不同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