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法家思想的奖励和惩罚的技巧精选63句

59

法家思想的奖励和惩罚的技巧

1、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2、那么,为什么国家治理时,不能用其一者?要解释这一问题,必须用“性三品理论”。

3、强化君权

4、儒家思想向来强调个体层面的自省自制,强调社会层面的礼制规范,承认等级,但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实施仁政。在利益关系上,承认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孔子就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孔子也如此吧),这会得到普通百姓的拥挤,但同时,强调取利的伦理前提:“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显然,统治者乐见这种说法。因此,概括地讲,儒家的治国思想就是:以人们内省为主,辅以比较软的礼治。

5、其三,君主专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集大权于君主一身。商秧曾说,治国三要素,包括法信权,而权是君主所独断的。主张君主要对权柄进行专断,举凡立官封爵、论功行赏等等,都要掌握在君主手中。

6、人性本恶

7、在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8、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9、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10、弱民: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11、倡导耕战

12、儒家法家

13、当年商鞅在魏国内看不到希望,于是出走魏国,来到秦国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14、二,尚法明刑,主张对破坏变法的人处以重刑。

15、法家文化是先秦诸子文化中颇具影响的一个文化,代表人物有管仲、李悝、商鞅等,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法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强调明刑尚法,信赏必罚。法家将法律视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强制性工具,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发展产生了约束,对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辱民:使之匍匐于生计,毫无自尊自信,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天生活于恐惧氛围。

17、法家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里,臣下不得行使,建立起一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18、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19、核心思想主要有以下两点:

20、耕,即农耕。战,及作战。将这两项统一,既能提供国家的经济保障,有能加强国家的军事保障。农耕与战事被看做推动国家发展与前进的两个轮子。

21、答:有驭民五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22、假定统治者只用儒家思想治国,那么,那些上品人和偏上品的人,在肯定、鼓励、表扬、尊重之下,会变得更加“完美”。但是,把肯定、鼓励、表扬、尊重用在下品人身上,只怕会招致他们内心的嘲笑,他们的恶性要么伪装,要么毫无顾忌地表现,统治者只能感叹“秀才遇到兵”!因此,以强调内省为主的儒家方法面临无奈的境地。历史上,有一些过于仁慈的皇帝,终将权力不保。

23、并一再予以强调:“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认为只有法治才能使官吏不敢贪赃枉法;民众依法努力可致富贵;各级官员办事就像称和量斗那样公正,这样的国家自然清明,国势强大。

24、根据性三品理论,人可按照任一对可把人群加以分类的指标对人群进行分类,如善与恶,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总之,人与人不同。

25、壹民:统一思想。

26、法家认为,“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力”力量决定一切,而力量来源于农耕和兵战。

27、在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28、是驭人术吧,商鞅在其著作《商君书》中把驭人术发挥到了极致,具体有五种方法:

29、法家思想虽包含法、术、势三个方面,但法是其根本。韩非强调“一民之轨,莫如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法万能,智能多失”,因此应“以道为常,以法为本”。法家并不排斥奖励:“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好恶也,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只是实践中更多地运用惩罚。概括地讲,法家的治国思想就是:以法治国。

30、法家核心思想是如果你认为人性的恶的,那也不要悲观,也不能放任不管,要设计出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制止人性的恶。

法家思想的奖励和惩罚的技巧

31、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法治国,法家高度重视法制,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32、因此,从性三品论看来,因人有差别,儒家方法只对上品人有效,法家方法只对下品人有效,因此,必须两种方法并用,方可同时治理好两个极端的人群,而实践证明,只要两个极端的人群被治理好了,中品人就不是问题。

33、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帝王们用了法家思想,却只承认“儒家治国”?这也不难回答,因为儒家思想有“更好”的群众形象,特别是经过统治者的抬举,形象更加高大,用这种思想来治国,统治者不也变得高大了?除这一原因外,怕是还有个原因,就是迷信。因为秦国固然以法家思想强国并统一了六国,但成在萧何,败也在萧何啊!如果宣称法家治国,纵使不怕在百姓面前的暴君形象,也怕象秦国那样灭亡吧!

34、对于兵战,他主张采取赏厚罚重的办法,使民不得不勇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严刑之下,变怯为勇,殊途同归。他还提出了全国皆兵以及加强战争宣传的主张,以造成人人闻战则喜,争先恐后的局面。法家已认识到耕和战互相促进的关系,农为战作准备,战又推动农业发展。

35、所以法家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的。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36、法家的核心思想是法治。法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基础上的,特别是对人性善恶的界定上面的。也就是说,要是你认为人性是善的,那么我们就要努力为善,否则就对不起我们内心的善性。

37、但与荀子不同的是人的自私自利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需要改变的。只是需要以法因势利导,赏罚分明。

38、壹民:统一思想,垄断意识形态,实施愚民政策。

39、法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性恶”论。认为任何人为自已都有“皆挟自为心。人都是追逐自身利益的。都好逸恶劳。

40、秦王继承和发展了商鞅变法时期所采取的奖励军功措施,赐爵分为20等。

41、下面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儒家的主要治国思想和法家的治国思想,然后,再谈谈为什么不能二者只用其一,而必须“兼修”,当然,最后,还要谈谈为什么帝王们用了法家思想却不愿意承认。

4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43、反对礼制,重视法律的作用。依法治国,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

44、商鞅,姬姓,公孙氏,卫国顿丘人。他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45、贫民:除却生存必须,剥夺余粮余财,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只得依赖国家分给,否则便会饿死。五者若不灵,杀之。

46、反对礼制

47、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48、汉武帝时期,儒学家董仲舒极力建议武帝放弃“黄老”,改由儒学治国,从此结束汉初70余年以“黄老”学说作为国家治理思想的历史,开启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长达2000多年的新治理模式。

49、主张以法治国,以法强国

50、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提倡明确物的所有权,大家鼓励人们除暴安良,立战功,从而使一些不法分子微思极恐,促进社会的发展。

51、有趣的是,新治理模式的指导思想并非单单儒家思想,而是儒家、法家共治!后人或称为“儒法兼修”,或称为“阳儒阴法”。

52、一,发展经济,是法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早期法家,变法图存,通过发展经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53、商鞅的驭民五术中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54、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55、在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56、假定统治者只用法家思想治国,因严格的法治,使那些下品之人因害怕惩罚而如韩愈所说“畏威而寡罪”。但法家通常“严而少恩”,用对待坏人的眼光看待好人,而且,实践中的法家往往走过头,动则酷刑,甚至殃及无辜,惩罚范围扩大化。因而有官逼民反可能,使人民不得不反,而人民则觉得造反有理。隋炀帝是也!

57、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不同的法家思想家那里,法治、术治、重势思想各有侧重:商鞅重法治,申不害重术治,慎到强调重势,韩非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58、疲民:为民寻事,使之疲于奔命,不得消停,然后换来统治者的安稳;不停征战,更卒、正卒、戍卒,不停徭役,力役、杂役、军役,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59、重视法律的作用

60、法家思想注重法律,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儒家思想的礼。法家思想认为,贵族和权贵垄断了经济,政治的利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这是不公平的现象。法家提倡土地私有,按劳分配。法家思想认为如果继续沿用腐败的礼制,这是不先进的,不公平的。

法家思想的奖励和惩罚的技巧

61、因此耕战是“治国之要”,千方百计奖励耕战,诱之以利,把民众引到耕战的轨道上来。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减轻农业税收,对于力耕者赏以重爵;采取愚民政策,使农不得不耕,力耕得利,力耕有赏。

62、其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法家一向高度重视法制,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把法制建设视为稳定社会动荡的统治手段。并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63、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