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有关战争的诗词文章有哪些

59

有关战争的诗词文章有哪些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唐·杜甫

5、【题目】:九歌·国殇

6、【内容】:原文:

7、篇一:战争湛蓝的天空,是鸟儿的乐园,可是一架架战斗机搅得鸟儿很不安宁,这是为什么?金色的沙漠,是蜥蜴的乐园,可是一辆辆坦克搅得蜥蜴们很不安宁,这是为什么?我们希望让战争早日结束,给我们一个和平的`乐园吧!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9、暴敌横行同发指,邦人雪耻众心坚。

10、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1、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

1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瞭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多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永远被人遗忘。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凄惨的悲剧。  战争诗: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1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4、【作者】: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战城南去年战,桑干原.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16、《七律·长征》

17、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18、披篇欲搁班超笔,击楫争挥祖逖鞭。

19、沙场点秋兵。

20、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21、《凉州词》

2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2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5、《从军行》

26、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27、篇二:战争黑色羽毛落满双肩黑夜扼杀了白昼最后一缕光芒消散在天际刀光剑影血洒在掌心花朵妖艳绽放伤痕累累的灵魂找不到归路倒在了黑色大地上没了声响风呼啸而过眼神迷茫空洞雪花伴着泪滴落落落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0、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有关战争的诗词文章有哪些

31、九歌·国殇[ɡuóshānɡ]

32、唐·王昌龄

3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5、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7、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38、唐·王翰

39、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40、东瀛小丑起狼烟,寇乱京华犯我边。

41、《春望》

4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5、现代·毛泽东

4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8、击鼓  朝代: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49、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50、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1、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赏析: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52、【年代】:先秦

5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4、出塞,从军北争,夜上受降城闻笛

5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6、《出塞》

5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9、可怜白发生!

60、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有关战争的诗词文章有哪些

6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62、描写战争的古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3、端赖诗书难救国,枕戈待旦战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