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仁人志士的造句和意思-推荐41句

59

1、仁人志士,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rénzhìshì,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自《论语•卫灵公》。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3、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4、也有仁人志士,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rénzhìshì,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自《论语·卫灵公》。

5、“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6、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7、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唐雍裕之《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元刘詵《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丁西林《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

8、《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9、详细解释

10、爱国志士

11、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12、这句话的意思为: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13、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14、【拼音代码】:rrzs

15、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问仁德忠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怎么办?孔子说:“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回答必须从上面作起,带动百姓效仿。

16、扩展资料

17、【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全词解释为:名人的一些过去的事,未经史书记载的事,多指一些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19、【近义词】:志士仁人。

20、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

21、【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22、【拼音】:rénrénzhìshì

23、内容简介:

24、名人:个人或拟人化事物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形成明显影响力而被当地及周边群众广泛知晓的自然人或形象被称为名人。也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

25、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26、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27、志士的解释

28、写作背景:

29、《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30、白话释义:

31、没有名人志士这个词,但有这个词名人轶事: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32、【举例造句】: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33、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34、人仁志士不是成语。正确成语是:仁人志士。

35、”(《论语·卫灵公》)在上面的论述中,所谓“仁者,人也”或“仁,人心也”,都是就人之为人的本相而言的,也是对人之本相的正面揭示;而所谓“为仁由己”,正是就做人、为人之自我选择而言的,这既包含着个体自我抉择的自由意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意识”的问题,而是当下抉择、当下承当的问题。至于“我欲仁,斯仁至矣”,既是对自由意识、自我抉择的一种当下落实,同时又是对做人之自我责任的一种当下承当;而所谓“不让于师”,既说明以仁的精神做人之责任的不可推卸,也说明做人是每一个个体无可逃遁的责任与义务。至于“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则是指“志士仁人”始终将“成仁”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使命,并义无返顾地随时准备愿为这一使命的实现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成仁”、“践仁”始终是儒家超越小我之自然生命的所谓宗教情怀的生动体现。其实,孟子所讲的人与禽兽的区别,才真正说明了人的类特性及其本相特色,也才讲清了人与万物的真正区别。在一定意义上,儒家伦理学不仅不是黄文所说的角色伦理学、他律伦理学,相反,儒家才是真正的自律伦理学。

36、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

37、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9、【成语】:仁人志士

40、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41、名人志士,意思是指出名的有志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