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摘抄文案网-为你提供生活中的经典文案

孔子的名句都有哪些【优选87句】

59

孔子的名句都有哪些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爱之欲其生: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3、⑤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4、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做事情,一定要通过反复的思考,再去行动。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9、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0、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12、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4、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5、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16、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7、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8、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

19、(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7)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21、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2、(11)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2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4、彻上彻下、苗而不秀、不饮盗泉、敬而远之、爱礼存羊、博施济众

25、(12)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7、(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28、(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30、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孔子的名句都有哪些

31、《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警句,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里摘录了一些:

3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

33、画虎类犬、不相为谋、箪食瓢饮、绵延不断、鸣鼓而攻、斗筲之人

34、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5、④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36、(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0、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5)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42、(8)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43、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44、⑥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孔子

45、哀而不伤、从心所欲、不知肉味、持危扶颠、察言观色、名正言顺

4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7、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0、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51、(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5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3、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5、(9)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56、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57、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8、不敢问津、博文约礼、恪守礼法、饱食终日、不咎既往、成人之美

59、(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60、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孔子的名句都有哪些

61、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62、⑩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5、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名利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

66、(10)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6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8、③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孔子

69、不学《诗经》,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学习《礼记》,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70、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71、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2、见贤思齐,;好为人师,听其言,观其行;三个行必有吾师焉;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74、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5、三思而后行。

76、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8、⑤是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79、不亦乐乎、差之毫厘、被发左衽、朝闻夕死、不赞一词、北辰星拱

80、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81、这些句子都反映了孔子的主要伦理、政治、教育思想。2000多年来,孔子倡导的和谐、有爱、克己、团结、凝聚的群体主义伦理道德,孔子倡导的三大教育观,都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8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3、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84、“人之初性本善。”

85、“万物皆备于我,而我独贫乏。”

86、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7、孔子及其弟子有许多经典的名句,其中包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战战”等等。这些名句都体现了他们对人生、道德和教育的深刻思考。他们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与人为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价值观。这些名句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了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